趁中午用餐時
拿著小朋友去超商
將從TAZZE訂購的書換回來了
謝謝,同事請的冰咖啡 ^^
好了,進入正題
這是我是在12/7下單的
事情是在12/10發生
書本是在12/15領取
彷彿早就知道我需要
恰巧今天Waa的節目播了一首"說真話的朋友"
Waa也有提到, 說真話固然好,但更好的是能考慮對方的心情
畢竟話語一出,難以收回
翻開雜誌看到了一篇文章「善用選擇性問句」
讓我有種"原來如此的感受"
我將文章所提到的例句都條列出來
請看完一句後,假使自己是那個兒子
想想看聽到的時候,心情是怎樣? 能不能接受?
句子A - 不要把老爸一個人丟在臺北,好歹回家一趟看我。
.
.
.
.
.
.
.
.
.
.
.
.
.
.
.
.
.
.
.
.
.
.
.
.
.
.
.
.
.
.
.
.
.
.
.
.
句子B - 「兒子,這個週末可以回來?還是下個週末呀?」
.
.
.
.
.
.
.
.
.
.
.
.
.
.
.
.
.
.
.
.
.
.
.
.
.
.
.
.
.
.
.
.
.
.
.
句子C - 「老爸下去找你玩,還是你可以回來一趟呀?」
其實看到句子A而不看到句子B, C時
應該是我承受的range比較寬
就我看來我自己是可以接受的
(這也難怪前些日子,我會想不透,因為我從我的角度去看是OK的)
不過當看到句子B,C時
放在一起比較
果然讓人感覺更圓融、更適當
一篇文章,讓我看見了
真是一堂終身受用的課,值了 !
感謝主!

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